Language English Website Language Chinese Website

从《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》看智慧产业园的发展趋势


  2016年12月20日,《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》出台,其中对便民服务设计了多个评价维度,主要围绕惠民服务、精准治理、生态宜居、智能设施、信息资源、网络安全、改革创新、市民体验等8大指标,其中惠民服务占比37%,市民体验占比20%,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。从数字可以明显感受到,2017年的城市应该让民众感受到“智慧”,接地气才是首要的。

  2017智慧产业园有哪些新动作?

  城市智慧要接地气,也意味着产业发展需要利用高科技为民谋福利。究竟该如何聚集相关产业的生态资源、合作共赢地开发便民服务平台?“智慧产业园”就可成为最佳载体,整合政府、企业、市场资本等多方力量,在2017年伊始就主攻新兴信息技术产业、互联网+产业、智慧物流、网络硬件等产业,瞄准下一轮新的增长点。在众多产业园相继涌现的今天,在此有必要梳理一下发展大趋势,为今后产业园布局建言献策。

  趋势一:政企合作、加大信息化产业布局力度

  从最近新建的天津滨海互联网产业园、云南呈贡信息产业园、四川自贡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可以看出,各地瞄准的产业都是信息化类产业,相信这将会是未来的新兴增长点。从产业园落地地点来看,大都集中在西南部地区,特别是原有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地区。这意味着,城市建设已经从扎堆转向均衡发展,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补齐短板才能让“智慧成果”真正惠及民生。关注之前忽略的边缘地带,通过政策扶持、招商引资等手段聚集新型信息化产业入驻,可以整合原有零散的信息化中小企业,进而打通产业上下游链条,推动产业整体升级。

  产业的定位是产业园的灵魂,之所以瞄准信息化这块“蛋糕”,不仅是因为时代大潮流所致,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原有基础匮乏,对相关建设需求及其旺盛,这些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到处蕴藏着市场机遇,抢先入 驻就意味着占得市场先机,这对企业拓展业务布局也是绝佳机会。在我国不断推出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地区的背景下,会有更多新兴地区需要信息化产业园建设,也许很多未曾进入视野的地区会成为信息化产业园的密集地。

  趋势二:以产业园撬动城市信息化建设

  产业园的兴建并非一时兴起,政府投入巨资,提供各种便利政策和扶持计划也不是小投入,终极目标肯定是瞄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“大棋”。产业园在兴建时会根据当地信息化原有基础定位某一细分产业,这正是为了满足当地城市建设需求,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,整体带动城市“智商”更上一层楼。

  以发展大数据、云计算产业的产业园为例,四川、云南等省地处西南地区,产业园所在地并非省会城市而是在信息化不发达地区,为的正是借助产业园的建设,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,带来更多人才和资源,为当地打造具有特色的信息产业。在四川自贡,凭借原有的电子信息生产经验,产业园对接了新能源电池、智能终端、石墨烯等高新材料的项目和入驻企业,还打通了产业的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市场推广等整个链条,让产业生态更加完整。在云南呈贡的产业园中,更是配套完善了双创支持平台、孵化器和其他一站式服务平台,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入驻平台,广纳贤才。

  在配套设施和扶持政策的支持下,已有不少企业走上正轨,未来的领军企业或许就会从中诞生。产业园带动原有产业升级,产业升级后又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动力,这样产城相互促进发展,会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趋势三:专注细分领域精准发力

  产业园的概念乍看之下包罗万象,产业的定义可大可小,信息化产业中仍包含许多分支,这就要求产业园定位更加精准,软件平台建设、硬件终端研发、高新材料等都是炙手可热,选取适当分支发展才能做强做大。在2017年伊始建造的产业园中,武汉、广州两地选择了存储器和显示屏两种终端设备,而且都引入了优势企业,避开了信息化产业园集中的大数据、云计算领域。即使是选择大数据、云计算领域,产业园也尽量定位政务云、政务大数据等应用,专攻政府信息化需求市场。存储器之类的硬件看似简单,但是确实信息化平台的底层支撑,如果能在技术研发上做到领先、甚至零的突破,不仅能塑造当地优势产业,更能带动其他产业的“智能化”发展,小支点撬动大棋局。

| 发布时间:2017.01.12    来源:慧聪安防网    查看次数:1584

关于我们  |   人才招聘  |   技术支持  |   成功案例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野马旧站  |   邮箱登录

Copyright © 2001-2012 Eventy made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:广州野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备案: 粤ICP备11076988号 统计:

[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21号]